奥运会主席即将访华,大力推动2036年奥运会申办,中国态度明确!

6月26日,国际奥委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篇章——柯丝蒂·考文垂正式当选为新的主席。

这一转变本来就已引起不少关注,不料她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主动提到“预计11月访华”,这更是让不少人感到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。

消息越传越开,关于“她这次是不是又想推动中国申办奥运会”的猜测也迅速升温。毕竟,中国之前在奥运会的组织表现,真是让世界刮目相看。

从2008年北京奥运到2022年的冬奥会,中国不光一次又一次刷新了“办赛水平”的标杆,还在悄悄改变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。

眼下,随着世界赛事格局悄悄发生变化,“中国是不是还打算再次扛起奥运的大旗”变成了摆在中长期战略面前的一道不小的考题。

中国短期内没有举办奥运动力?

回头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,不仅是一场体育的盛典,更像是一场国家实力的全面展现。

那会儿中国的经济正飞快地往前奔跑,GDP年增速超过10%,城镇化也在蹭蹭上涨,“以赛促建”的策略成了城市升级和国家形象重新塑造的重要武器。

政府花了28亿美元盖奥运场馆,还拿出了400亿美元搞城市基础设施提升。就是这么大手笔的投入,带火了水泥、钢铁、运输、住宿、旅游等不少产业链,也让“中国速度”第一次在国际舆论里来了个集体曝光。

可是,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当年的模样了。之前需要靠奥运会来展示国家的发展成就、打破国际偏见;而现在,无论是5G通信、顶尖制造、人工智能,还是航天技术和新能源车,中国在很多方面都实现了对西方的技术赶超。在这个背景下,再用“奥运会”这个媒介来证明国家实力,明显已经没有过去那么紧迫了。

在考虑实际情况的时候,经济成本无疑是个大问题。如今中国已经搞定了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基础建设,城市的硬件设施也趋于完善,地方财政的关注点也逐渐转向改善民生、推动绿色发展和发展高新科技。如果再花几百亿美元去办一场奥运会,带来的实际收益恐怕已经难以和2008年相比了。现在的中国,更关心的是“内在实力的提升”,经济结构也从依靠外需带动,转变成以国内市场为支撑。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政府还没有放出任何关于“再次申办奥运”的明确信号。

奥委为何渴望中国再次出手?

与中国逐渐变得平静的态度相比,国际奥委会对中国的热情可是一点也没减弱。从前主席托马斯·巴赫,到现在的考文垂,屡次在公开场合赞扬北京办奥运的表现。2008年那会儿,称之为“无与伦比”;到了2022年,又称其为“简约、安全、精彩”,这些都体现了国际奥委会对中国奥运筹备和举办经验的认可和期待。

你问为什么奥委会这么偏爱中国?核心原因其实就两个字:组织力!中国的执行能力和基础设施实力真是让人刮目相看,不管是2008年的鸟巢、水立方,还是2022年的“冰丝带”“雪如意”,每次比赛的准备工作都超出了预想。从场馆搭建、赛事安排到志愿者服务,再到疫情期间严丝合缝的闭环管理,中国简直就是全球办赛的标杆。

跟中国的表现一比,印度的“奥运梦”就显得有点跌跌撞撞了。从2010年新德里英联邦运动会一开始就不太顺利,到后来又连续多次申办奥运都被打回票,印度的“申奥黑历史”差不多成了反面教材,真是屡战屡败。

运动员村环境差到不行,场馆还倒塌过,桥梁断裂,这还不算,预算从3.5亿美元一下子飙到50亿美元,腐败和效率低下的问题,让国际社会都皱眉头,望而却步。相比之下,中国的办赛效率高、标准也高,自然成了国际奥委会最放心的合作伙伴。

而且呀,中国现存的基础设施依旧站在全球的前列,比如说北京这个例子,奥运会的主场馆经过了智能化和绿色化的升级改造,现在都可以反复利用,实现了可持续使用。

另外呀,上海、广州、成都、杭州这几座城市,也都早就有能力举办国际顶级比赛了,比如广州亚运会、成都大运会、上海世界田径钻石联赛啥的,早已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。这些城市,不光硬件设施完善,还在动员人力、技术支持、城市管理方面,统统都占优势。

对奥委会来说,这样的国家,真是不多见的“金牌合作伙伴”呀。

未来奥运趋势

在传统的“一城一会”方式渐渐显露出一些难题以后,国际奥委会这几年开始大力推行“多城联办”的新办法。像2026年冬奥会,就会由意大利的米兰、科尔蒂纳丹佩佐等多个城市一起轮番负责举办。同样,2030年冬奥会和2032年布里斯班夏季奥运会,也都提出来分区域搞的方案。其实,就是想分摊费用,减少风险,还能让更多国家单位参与进来,增强全球的归属感和认同感。

对中国来说,这种方式正好符合国家的发展策略。拿京津冀、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城市群来说,每个地区都配备了齐全的体育场馆、便捷的交通系统,还有丰富的举办赛事的经验。要是未来按照“区域联办”的思路推动奥运会,中国完全有实力搞出“多中心”分布的比赛格局。

比如说,京津冀可以组合成“首都核心+河北雪场”的搭配;粤港澳则能整合广州天河体育中心、深圳大运中心、香港启德体育园、澳门蛋体育馆,搞点跨境合作;而长三角则能联动上海、杭州、苏州、南京这几座城市,推进文化、经济和体育的紧密融合。

再放宽点眼界,未来中国还能考虑搞个“泛亚洲奥运会”啥的,加入东南亚、南亚一些国家,一起来分担比赛的项目,增强各国间的联系和合作。这不仅符合全球化的大趋势,也能借助“一带一路”的平台,开创体育合作的新局面。

虽然说,以上这些想法要看政府态度、国际局势还有奥委会的政策弹性,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,一旦中国决定行动,可能会引领全世界奥运举办的新时代。

结语

现如今,全球格局从过去的单极逐渐走向多极竞争和区域合作。在这样的变化中,体育赛事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和实际影响愈发密不可分。中国是否再次举办奥运,不只是体育层面的决策,更关系到国家整体战略的抉择。

现如今,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、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城市群的发展方面,已经站在了世界的前列。要是想再次申办奥运,毫无疑问,肯定能吸引全世界的关注和期待。看国际奥委会的姿态,中国几乎成了他们心中的最靠谱、最合适的举办国。

要是以后探索“多城联办”或者“跨国合作”的方式,中国不仅能再次举办奥运,还可能让奥运产生新的变化。不管结果如何,至少可以确定的是,在国际体育格局中,中国一直是一张极其重要的“牌”。我们静待佳音。

发布于:辽宁

作者头像
xiaoqiao创始人

上一篇:bob半岛体育官网-弗里克:我们做出的换人调整是正确的,因为我们需要恢复活力
下一篇:小图拉姆:我确信自己是TOP10前锋之一 父亲和弟弟让我感到骄傲